第七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护理
来源: | 作者:xsl2002 | 发布时间: 2020-04-29 | 1717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感染性心内膜炎(IE)为心脏内膜表面的微生物感染,伴赘生物形成。赘生物为大小不等、形状不一的血小板和纤维素团块,内含大量微生物和少量炎症细胞。瓣膜为最常受累部位。

一、致病微生物及临床表现★★★

 

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

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

发病率

多见(占65%

少见(占25%

病原菌

草绿色链球菌最多见

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见

病理

主要累及二尖瓣和主动脉瓣

栓塞发生晚

主要累及主动脉瓣

赘生物大而脆,栓塞发生早

发热

 IE最常见的症状,亚急性多为驰张热急性者多为寒战高热

心脏杂音

 80%85%的患者有杂音,急性者杂音更易变化或出现新杂音

周围体征(微血管炎或微栓塞所致)

 瘀点、指和趾甲下线状出血、Roth斑、Osler结节多见于亚急性感染

 Janeway损害主要见于急性患者

动脉栓塞

 多见于急性患者

感染的非特异性症状

 脾大、贫血、杵状指多见于亚急性者

注:Roth斑为视网膜的卵圆形出血斑块,中心呈白色;Osler结节为指和趾垫出现的豌豆大的红紫色痛性结节;Janeway损害为手掌和足底直径14mm的无痛性出血红斑。

二、并发症

并发症

临床意义

心力衰竭

 为最常见并发症,主要由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所致。

心肌脓肿

 可发生在心肌任何部位,以主动脉瓣环处最多见

急性心梗

 多为冠状动脉栓塞所致,以主动脉瓣感染时多见

化脓性心包炎

 少见

细菌性动脉瘤

 3%5%。受累动脉为近端主动脉、脑、内脏、四肢

迁移性脓肿

 多发生于肝、脾、骨髓、神经系统

神经系统

 1/3受累。脑栓塞最多见,最易受累的是大脑中动脉及分支。

肾脏

 肾动脉栓塞和肾梗死

三、实验室检查★★★

1.尿液常规:常有镜下血尿和轻度蛋白尿。肉眼血尿提示肾梗死。

2.血液常规:贫血常见,急性者常有白细胞计数增高和核左移。血沉几乎均升高。

3.免疫学检查:25%患者有高丙种球蛋白血症。80%患者出现循环免疫复合物。

4.血培养:是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最重要方法。

5.超声心动图:若超声心动图发现赘生物、瓣周并发症等支持心内膜炎的证据,对帮助明确诊断。

四、治疗★★

抗生素治疗用药原则:早期、大剂量、长疗程、静脉给药、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给药。

在病原菌尚未培养出时,采用青霉素或加庆大霉素。因我国庆大霉素耐药发生率高,故多选用阿米卡星(丁胺卡那霉素)替代庆大霉素。

五、护理措施

1.饮食

高热引起机体消耗,要给与高热量、高蛋白、高维生素、易消化的饮食。

2.正确采集血标本

①正确留取合格的血培养标本,采血方法、培养技术及应用抗生素的时间,都可影响血培养阳性率。告诉病人暂时停用抗生素和反复多次抽取血的必要性,以取得病人的理解和配合。

②对于未经治疗的患者,应在第一日间隔1小时采血1次,共3次,如次日未见细菌生长,重复采血3次后,开始抗生素治疗。

③已用过抗生素者,停药27天后采血。急性患者应在入院后3小时内每隔1小时1次共取3个血标本后开始治疗。

④本病的菌血症为持续性,无须在体温升高时采血。

⑤每次取静脉血1020ml做需氧和厌氧培养,至少应培养3周。

3.健康教育

向病人介绍就诊注意事项,告知医师心内膜炎病史,在进行手术前(如拔牙、扁桃体摘除、泌尿系统检查时),预防性使用抗生素。